球路相克及新秀牆心理現象分析----以第52届单项世乒赛為例
熊志超
作者按:本文已发表在《体育网刊》2013年第4期上(《体育网刊》是《体育學刊》杂志社推出的電子學術期刊)。题目是:观第52届單項世乒赛有感。http://www.chinatyxk.com/gb/tywk ... =62&bookid=1141[/url]
摘 要:5月20日巴黎单项世乒赛落下帷幕,本次世乒赛的最大看点除了李晓霞首次夺冠实现女单大满贯,郭跃/李晓霞实现女双三连冠,张继科以强势卫冕本届男单冠军之外,还有两大亮点值得我们研究。其一是“球路相克”心理现象,马龙连续三届世乒赛被王皓挡在1/2决赛之外,而王皓第5次在三大赛与张继科颠峰对决四次被克;另一是“新秀墙”心理现象,国乒本次所有参赛的新秀无一例外全部输给了老将。分析球路相克与新秀墙心理现象,提出球路相克现象是可逆的,新秀墙也是可破的,以期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注。
关键词:竞赛与训练;球路相克现象及其可逆性;新秀墙现象及其可破性;自信心
前言
本次世乒赛张继科第5次在三大赛与王皓颠峰对决四次笑到最后,马龙连续三届世乒赛被王皓挡在1/2决赛之外。国乒本次所有参赛的新秀无一例外全部输给了老将,阎安、朱雨玲本来有机会成为世乒赛的黑马过关斩将闯进4强,可惜没能一黑到底被王皓、刘诗雯拿下。这些有趣的现象,前者被称为球路相克,后者被称为新秀墙。笔者试图从技术层面和心理层面对球路相克和新秀墙现象进行分析,冀求得到一些启示。
1.乒乓球的球路相克形成机制分析
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球路相克现象早已存在,只要运动员参加比赛,无论水平高低,这种现象就会不可避免地在两名水平相当的运动员之间产生。
本文指出球路相克的原因是运动员对某种打法不适应而引起心理反应造成的,主要是在第一次相遇输了球,留下负面的不利于比赛的心理阴影,第二次再战如果无法调整好心态,就会产生自信心缺失导致失败。一般输三次以上被克的现象就形成了。
1.1从技术层面分析
运动员对某种打法不适应,尤其是与左撇子打法(以右手为例)、后发制人(含削球)打法、特异打法(长胶、生胶、防弧)等有关;如马龙在伦敦奥运会乒乓球亚洲区预选赛输给日本左撇子新秀丹羽孝希;还有丁宁有段时间也常输球给韩国削球手金景娥的个案及以前的张怡宁这样优秀的运动员也有被香港姜华珺(反手生胶)所克的时候,等等。以削球打法为例,综观我国乒坛50多年发展史,多少顶尖高手曾栽在削球手中。这里面自有它的道理,那就是削球手利用稳健的、旋转多变的削球及伺机抢攻手段来制造各种困难让进攻者不适应,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越打越急躁,进而起到摧毁進攻者心理防线的目的,最后战而胜之。
1.2从心理层面分析
不论水平高低,头一次或很久未与削球手过招而输球的概率都很高,主要是技术上不适应引起心理方面的压力从而产生自信心缺失,最终导致失败。因为有些人对困难准备不足,缺乏耐性,怀疑自己的能力,又无法调整好心态,导致自信心下降,从而影响了技术水准的发挥,是心理素质较差的一种表现(当然可以通过提高心理素质加以解决)。如果第一次相遇输了球还会留下负面的不利于比赛的心理影响,那么就会有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在作崇(觉得对方很强,很难打),下次再遇时自己心理有阴影而对方却有心理优势。这样的话,在技术相近,心理又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再次输球。一般输三次以上被克的现象就形成了。这种相克的现象还会影响到比赛的关键时刻的正常发挥,克星往往有心理优势,而被克一方主要是丧失了自信心。可见,运动员之所以会出现球路相克现象,是因为运动员缺乏自信心。也就是说,对“专项技术与心理素质”两者之间关系没处理好,自信心必须建立在先进的、熟练的专项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两者之上,它们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的关系应看成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而这个整体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信心。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宜过大,差距肯定会有,只要不形成特长与特短的关系(自信心缺失的表现形式),而应是突出与稍逊的关系或是达到第一与第二的关系即可(自信心稳定的表现形式)。先进的、熟练的专项技能好比硬件,心理素质好比软件。一部好的计算机除硬件要好之外,还要好的软件配套,工作效率才高。假如硬件很棒,很旧的软件;或软件很新,硬件却很旧,那就是特长与特短的关系。
笔者认为,如果将“专项技术与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把它看成是广义的概念的话,那么就可以引申出许多狭义的各种技术打法之间的关系:例如对付右撇子与左撇子打法、对付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含削球)打法、对付常规与特异打法(长胶、生胶、防弧)等。这些关系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导致球路相克的技术原因。所有的运动员,乃至国家队主力都逃不过以上的各种关系。他们之所以会输球,是因为他们对付右撇子与左撇子、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含削球)及常规与特异打法(长胶、生胶、防弧)之间的关系没处理好,他们虽然硬件很棒,软件却处在较旧的这种状况中,表现在重大比赛的关键时刻心理压力很大时,他们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这是训练方面不到位造成暂时性的自信心缺失。所以,教练员在发现问题后,在培训高水平运动员时就要以上述概念作为依据来分析问题(两者之间还没达到第一与第二的关系)和指导、训练运动员,最后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左撇子、后发制人(含削球)和特异打法的适应性训练,以期尽快缩短与右撇子、先发制人和常规打法之间的差距来解决问题。这是解决球路相克技术方面的有效方法。
2.球路相克现象的可逆性分析
如果一名运动员能解决好专项技能与心理素质两者之间关系的话,那么他一定是个自信心很强的人,他就一定有战胜自己克星的机会。当你满怀信心并通过顽强的拼搏战胜昔日的克星时,就会找回信心,下次再相遇时,克星(原来的心理优势就会打折扣)就有可能再输。这样,球路相克的现象就会反转过来,由原来被克者变为克对方者。可见球路相克现象并非是不可逆的。举个王涛的例子,他曾是罗斯科夫的克星,有一次因不是很重要的比赛,他不很认真对付,结果输了。从此他就再也没有赢过罗斯科夫。再举个刘国梁的例子,他在2000年以前先克老瓦,而他2000年世锦赛团体决赛和悉尼奥运会男单半决赛中两次败于老瓦。再有孔令辉的例子,老瓦先克孔令辉一段时间,即使在孔令辉全盛时期也往往被老瓦所克(1999年世锦赛孔令辉就是被老瓦淘汰的)。后来孔令辉直到2000年在世锦赛团体决赛和悉尼奥运会男单决赛中两次战胜老瓦,彻底为自己正名。 以上例子证明,球路相克现象的可逆性之说是成立的。也证明了罗斯科夫、老瓦、孔令辉的心理素质是过硬的,才能信心百倍地战胜自己的克星。也就是说,自信心是反克对方能力的内在动力,关键是运动员能否调整好心态把自信心树立起来。这是解决球路相克心理方面的有效方法。
3. 球路相克现象小结
总括而言,球路相克现象是存在的,张继科绝对是占了球路相克的便宜在三大赛五次进入决赛除了第一次输给了王皓,其余四次有两次世乒赛(2011及2013年)马龙被王皓所克,一次奥运会(2012年),一次世界杯(2011年)马龙无缘参赛的情况下都克死了王皓。这让不少人认为张继科两年后三夺世乒赛冠军对他并非难事,再夺第二次大满冠也是有可能的。张继科也同意媒体的追问是否张继科时代已经到来?笔者认为以上言论还为时过早,球路相克现象是不可抗拒的,现在你暂时占了球路相克的便宜,不等于永远。我们看看为什么“王马时代”王皓实现不了大满贯,而王马张时代张继科却实现了,那么许马张时代马龙呢?
随着马琳落选2012年伦敦奥运最后一个男团名额,也就意味着正式告别王马时代(王励勤、王皓、马琳),新的王马张时代已经诞生(王皓、马龙、张继科)。王皓作为新老王马时代的领军人物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王皓在王马时代战绩虽然辉煌,但没能实现大满贯;而新的王马张时代,在克星马琳未能参赛的情况下,王皓又与大满贯擦肩而过,多少使人感到遗憾。
笔者分析,王皓之所以在王马和王马张时代实现不了大满贯,是因为王马时代三强鼎立之时形成了三人互相克制对方之势(王励勤克马琳,马琳克王皓,王皓又克王励勤),也就是大满贯的障碍。这种现象延续到了新的王马张时代这一批中生代和新生代身上(马龙克张继科,张继科克王皓而王皓又克马龙)。只是王皓和马龙的运气不好,前者伦敦奥运会避开了老克星又碰到了新克星张继科;后者张继科的克星马龙无缘参加伦敦奥运单打比赛(限制二人参赛)。这样才避免了伦敦奥运同一比赛中出现三人互相克制对方的局面,否则伦敦奥运会男单决赛就可能有三种情况出现:马龙对张继科;王皓对马龙;张继科对王皓。可见张继科的运气是最好的(避开了克星),从而成就了张继科实现大满贯的愿望。
本届世乒赛张继科延续了好运的势头再次避开了马龙,与王皓颠峰对决又把王皓斩落马下,很明显王皓连输四次被张所克已成事实,可以说王皓基本无望反克对方了。因为王皓很快就要退役了, 也就是说王马张时代也即将结束。新的许马张时代即将来临,张继科的保护神王皓一走,马龙就翻身了。球路相克的威力恐怕张继科难过马龙这一关,除非许昕再次做张继科的保护神克死马龙,否则马龙将成为张继科三夺世乒赛冠军和再夺第二次大满冠的最大障碍。还有两年后的许昕和阎安、周雨、樊振东等新人的冲击,张继科很难保持状态到3年以后,到时还能竞争到参赛名额吗?马琳就是一面镜子。他是08年北京奥运会男单冠军,可是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却竞争不过后起之秀。张继科到那时接近马琳和王皓的退役年龄,或者已成过气老将,在乒乓球顶尖新秀风起云涌的中国,想长时间保持颠峰状态是很难的哟。
4.新秀墙心理现象分析
“熟悉NBA的人一定不会对“新秀墙”这三个字感到陌生,这个词是从英文的“RookieWall”直译而来,通常是指进入联盟的一年级新生往往会在一定时间里状态全无,就像眼前有一堵看不见的墙挡住了前进的道路。”[1]其实,乒乓球也有新秀墙现象,这是一种心理现象,“新秀墙”的具体表现除了第一次与比自己强的对手比赛外,任何级别的新人头一次参加大赛也会存在这种现象。原因是运动员第一次面对大场面不适应而引起不利于比赛的心理反应造成的,如果无法调整好心态,就会产生自信心缺失导致失败。本次巴黎第52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中,国乒参战的所有新秀无一例外全部输给老将就是这种现象的写照。一开始完全可以对抗一下的对手,为什么到了尾局或关键时刻表现就超出自己想象呢?
4.1从经验层面分析
一开始新人会很兴奋,没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有拼一拼的最佳心理状态,“很想赢”,有时还能领先,一般心理能量会处在较高的水平。对方却比较紧张,因为名气大,自然就会有想赢怕输的思想。随着比赛气氛的上升,到了关键时刻,新人发现比赛愈来愈难打了,就紧张起来。此时新人虽有求胜欲望,但又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矛盾心理中比赛(心理能量又太低了),没能坚持原来的打法(手软了),变得越来越紧张而不知所措了,甚至〝不敢赢〞对方了。而对方缓过气来,反而轻松了,因为老将这时比新人更自信(有心理优势),加之经验比新人丰富,就越打越顺手了。结果新人就会变成最糟糕的一种心理状态“很难赢”,这就是经验或者经历的作用。老将经历过且懂得一开始如何克服〝很想赢〞、〝不敢赢〞、〝很难赢〞这些消极心理,到尾局或关键时刻转变成积极的心态“可以赢”的过程,能有的放矢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4.2从心理层面分析
新人主要是不够自信,因为人的心理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头一次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自己很自然会觉得技不如人,很难打,且从未赢过对方,所以在关键时刻就会心虚,很难调整心态,根本自信不起来,就会出现〝不敢赢〞的心态。在新秀墙面前,只要水平高者正常发挥,弱者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可以赢。笔者认为对付这种对手的难度比起球路相克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球路相克是水平相当者且球路相克是可逆的(只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就能反克对方)。
“新秀墙”现象在张继科身上也有明显体现。例如:张继科与王皓5次进入三大赛决赛,其中2010年世界杯张继科与王皓决赛前他什么都不是,当时王皓已经是世乒赛、世界杯冠军了。张继科头一次面对王皓结果以屈居亚军失败告终,随后张继科才4次成功登顶,可见张继科也不例外地感受到了这堵墙的威力。
笔者认为任何人头一次面对这堵墙的威力几乎都是没有抵抗力的。也就是说,运动员是很难做到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战胜对手(即使做到了,对方没有崩溃的话,也赢不了对手。这叫技不如人)。最佳的心理状态是理论上的理想化心理状态,“这种理论在实践中都面临着操作上的困难,首先是如何找到最佳心理状态,其次是如何引发最佳心理状态,再次是如何保持最佳心理状态”[2]。因此我们在调整心态的时候期望值不能太高,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以欣然之心泰然处之。否则只能落得个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的下场。
5新秀墙可破性分析
新秀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砸烂这堵墙的方法。笔者认为运动员在大赛中对付比自己强者大都必须经历过或多次的失败(交足学费)后,才有免疫力,再战才能学会自信,这时候才更容易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迫使对方犯错,如背起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从而影响其正常发挥,才能做到以弱胜强。也许这就是砸烂新秀墙的唯一方法。
“新秀墙”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有些人需时多年;有些人只输一次就能砸烂新秀墙,张继科就是一个姣姣者。
以下案例可进一步佐证我的上述观点,如:张怡宁1999年第45届世乒赛第一次在决赛冲击一姐王楠就是先赢后输,后来经历多次失败后历时5年才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战胜王楠成为新一代一姐。又如,老瓦1987年第39届世乒赛头一次进入男单决赛与江嘉良的那场经典对决,江嘉良第一局并不顺手,老瓦先下一城。江嘉良随后沉着应战连扳两局将局分反超为2:1。第四局最后的关键时刻,瓦尔德内尔完全控制了局面并以20:16手握四个局点。江嘉良危机时刻丝毫不手软也没退缩,他主动进攻连追4分,并最终以24:22击败对手,以这样扣人心弦的方式蝉联世乒赛男单冠军。江嘉良夺冠后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再如,李佳微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单8进4决赛的决胜局以20:16拿到赛点的情况下,又是不敢赢王楠,最后被王楠翻盘,直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佳微才把握住机会淘汰了王楠。
6. 新秀墙现象小结
以上分析可见新秀墙心理现象〝很想赢〞、〝不敢赢〞、“很难赢”这三种心态,是每个运动员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三道心理关卡;也是每一位运动员都必须经历过才能体会的心理素质。第一种和第二种心态是人之常情,正常的心态;第三种心态不可取。只有经历过,才有资格追求第四种〝可以赢〞的心态(日本小将丹羽孝希以前输过给马龙,可是在去年香港举行的伦敦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却以4:2战胜马龙就是一例。)。只有输过了,才能吃一堑长一智,从而把〝很想赢〞、〝不敢赢〞、“很难赢”的消极心态转变成积极的心态,下次再遇对方就会发现以弱胜强,原来丹羽也是〝可以赢〞马龙的。
参考文献:[1]世乒赛也有新秀墙 要从失利中学什么[EB/OL]. http://sports.sohu.com/20130518/n376328061.shtml搜狐体育.[2]姒刚彦 青少年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训练.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3卷第3期185-18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